3月28日-3月31日,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度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。会议汇聚了包括我校杰出校友侯增谦院士在内的14位两院院士,以及来自全国高校、科研院所和相关领域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,共襄我国构造地质学界的年度学术盛会。
会议共设21个专题,围绕板块构造起源、洋-陆转换过程与机制、造山带形成与演化、盆-山耦合作用、大陆变形与流变、构造地貌演变、新构造过程与地质灾害、多圈层相互作用与深部动力学过程、地球系统科学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的科学问题开展研讨,系统呈现了我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前沿进展,并就学科发展方向和技术创新展开深度对话。
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英杰教授、马宝军教授、许立青、王一存、孔令昊、吕沛和唐宗源等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
我校教师参加2025年度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论坛合影
李英杰教授作了题为《内蒙古中部前弧蛇绿岩的识别与古亚洲洋东段初始俯冲》的特邀报告。马宝军教授作了题为《歧口凹陷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》的专题报告。唐宗源博士作了题为《大兴安岭侏罗纪‒早白垩世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演化》的专题报告。杨焰海硕士生作了题为《胶北南墅石墨矿成因分析及对地球早期环境演化的启示》的展板报告。
通过参加此次会议,宣传了我校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最新成果,特别是前弧蛇绿岩识别与板块初始俯冲研究、沉积盆地动力学等方面的特色研究成果,相关成果引发学界广泛关注,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。